01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
前景
第 1 章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的概要,并描绘了本书内容的框架。这一章深入探讨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,涵盖了各种网络构件,并将它们置于整体网络环境中。以下是这一章内容的简要概括:
基本术语和概念引言:本章从介绍基本术语和概念开始,为读者建立起对计算机网络的初步认识。
网络边缘和网络应用:讨论了端系统和网络应用程序,作为构成网络边缘的部分。突出了网络在用户和应用层面的作用。
网络核心:探索了构成网络核心的传输链路和交换机。描述了连接端系统与核心的接入网络和物理媒体。
因特网的结构:详细了解了因特网作为“网络中的网络”,以及它是如何将各个网络连接在一起的。
数据时延、丢包和吞吐量:从更宽泛和抽象的角度考察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时延、丢包和吞吐量等因素。引入了端到端的吞吐量和时延的模型。
体系结构原则:探讨了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原则,如协议分层和服务模型,这些是设计网络的重要原则。
网络安全:提到了计算机网络易受多种攻击的现实,并考虑了提高网络安全性的方法。
计算机网络的历史:结束本章内容的部分,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。
这一章以自顶向下的方式,从整体到细节,逐步展现了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概念。通过对网络边缘、核心、时延、体系结构和安全等方面的介绍,读者可以对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,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。
1.1 什么是 Internet?
- 公共英特网 : 作为讨论计算机网络及其协议的主要载体 (由软件和硬件构成 、 能够根据为分布式应用提供服务的联网基础设施来描述英特网)
概念
- 设备 : 和互联网连接的设备 ,称为主机 或者 端系统 (end system)
- 端系统通过通信链路和分组交换机连接在一起.链路的传输 为 bit /s 或者 bps
- 分组交换机的类型:常见的分组交换机包括路由器和链路层交换机。它们根据分组的目标地址转发数据。路由器主要用于网络核心,链路层交换机主要用于接入网。
- 路径和 IP 流量:分组在网络中传输的路径称为路径(path)。预计全球 IP 流量将不断增长,这对网络基础设施提出了挑战。
- ISP 和因特网服务:端系统通过因特网服务提供商(ISP)接入因特网。ISP 为端系统提供网络接入,连接到较高层 ISP,最终连接整个因特网。ISP 提供不同类型的接入,包括宽带、局域网和移动无线接入。
- 协议和标准:因特网中的信息传输受到协议的控制,TCP 和 IP 是其中最重要的协议。这些协议的制定和标准化由 IETF 负责,RFC 文档定义了这些协议的规范。
- 发展的挑战和机会: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会,要求人们对网络协议和技术有深入的理解,以创造更好的系统和产品。
网络协议
网络协议是一种规则集,类似于人类之间的协议,但在计算机网络中,它定义了设备间交换报文和执行动作的规范。
比如在端系统中,拥塞控制协议控制了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传输的分组发送的速率;在路由器中的路由选择协议决定了分组从源到目的地的路径。
internet 结构
- 节点
- 主机及其上运行的应用程序
- 路由器、交换机等网络交换设备
- 边:通信链路
- 接入网链路:主机连接到互联网的链路
- 主干链路:路由器间的链路
- 网络协议:
- 类似人类协议
- 机器之间的协议而非人 与人之间的协议
- Internet 中所有的通信 行为都受协议制约
- 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 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 报文格式和次序,以及 在报文传输和 / 或接收或 其他事件方面所采取的 动作

网络结构
- 网络边缘:
- 主机
- 应用程序(客户端和服务 器)
- 网络核心:
- 互连着的路由器
- 网络的网络
- 接入网、物理媒体:
- 有线或者无线通信链路

- 有线或者无线通信链路

1.2 网络边缘

- access : 接入 core : 网络核心 edge 网络边缘
- 边缘通过接入接入到核心 , 核心把所有边缘节点接在一起, 使得任意俩个端系统之间相互的通行。

- 整个网络核心最重要的部分: 数据交换
- 下图为应用进程之间通行的模式

- CS 模式 : 主机多 ,集中式 、损失很大 , 可扩展性差, 请求载荷增加, 能力下降 , 到阈值处,会达到断崖式下降
- P2P:分布式 , 解决服务器的扩容总满足不了用户请求的需求 eg 文件分发系统(迅雷)


1.3 网络核心: 数据交换的功能
- 网络核心:路由器的网状网络
- 基本问题:数据怎样通过网络进行 传输?
- 电路交换:为每个呼叫预留一条 专有电路:如电话网
- 分组交换:
- 将要传送的数据分成一个个单位: 分组
- 将分组从一个路由器传到相邻路由 器(hop),一段段最终从源端传 到目标端
- 每段:采用链路的最大传输能力( 带宽)
电路交换

- 为呼叫预留端 - 端资源
- 链路带宽、交换能力
- 专用资源:不共享
- 保证性能
- 要求建立呼叫连接
- 网络资源(如带宽)被 分成片
为呼叫分配片 如果某个呼叫没有数据, 则其资源片处于空闲状态 (不共享 )

- TDM 波分
- TDM 时分
- 电路交换 不适用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有突发性,如果使用线路交 换,则浪费的片较多 即使这个呼叫没有数据传递,其所占据的片也不能 够被别的呼叫使用
分组交换


分组交换: 排队延迟和丢失
- 如果到达速率 > 链路的输出速率:
- 分组将会排队,等待传输
- 如果路由器的缓存用完了,分组将会被抛弃 (丢包)
网络核心的关键功能
- 路由: 决定分组采用的源到 目标的路径 路由算法
- 转发: 将分组从路由器的输 入链路转移到输出链路
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比较
- 同样的网络资源,分组交换允许更多用户使用网络!
电路交换
- 适合于对突发式数据传输
- 资源共享
- 简单,不必建立呼叫
- 过度使用会造成网络拥塞:分组延时和丢失
- 对可靠地数据传输需要协议来约束:拥塞控制
- Q: 怎样提供类似电路交换的服务? 保证音频 / 视频应用需要的带宽 一个仍未解决的问题 (chapter 7)
分组交换
分组交换: 分组的存储转发一段一段从源端传到目标端 ,按照有无网络层的连接,分成:
- 数据报网络: 分组的目标地址决定下一跳 在不同的阶段,路由可以改变 类似:问路 Internent
- 虚电路网络: 每个分组都带标签(虚电路标识 VC ID),标签决定下一跳 在呼叫建立时决定路径,在整个呼叫中路径保持不变 路由器维持每个呼叫的状态信息
分类

1.4 接入网和物理媒体

- Q: 怎样将端系统和边缘路由器连接?
住宅接入网络 单位接入网络(学校、公 司)
无线接入网络
注意:
接入网络的带宽 (bits per second) ?
共享 / 专用?
住宅接入 : modem

接入网: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(DSL)

1.5 互联网络结构:网络的网络 & ISP
端系统通过接入 ISPs (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) 连 接到互联网
- • 住宅,公司和大学的 ISPs
接入 ISPs 相应的必须是互联的
- 因此任何 2 个端系统可相互发送分组到对方
导致的 “网络的网络” 非常复杂
- • 发展和演化是通过经济的和国家的政策来驱动的
问题: 给定数百万接入 ISPs,如何将它们互联到一起 ??
N * (N - 1) == O (N2)

所以就有了 全局 ISP (如果 联通 移动 电信)


- 内容提供商网络 (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s,) eg :Google, Microsoft, Akamai ,baidu 可能会构建它们自己的网络,将它们的服务、内容更 加靠近端用户,向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, 减少自己的运营支出

- 优点 : 付费小, 用户体验更快
网络的网络

ISP
- 松散的层次模型
中心:第一层 ISP(**** 如 UUNet, BBN/Genuity, Sprint, AT&T)国家 / 国际覆盖,速率极高 直接与其他第一层 ISP 相连 与大量的第二层 ISP 和其他客户网络相连
第二层 ISP: 更小些的 (通常是区域性的) ISP 与一个或多个第一层 ISPs,也可能与其他第二层 ISP

- 一个分组要经过许多网络

1.6 分组延时、丢失和吞吐量

四种分组延时

- 分组传输延迟


- 传播延时 如果长度小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


节点延时



- 33:34 (1.6)

- TTL : time to live


- 在 Windows 系统下 Tracerert hostname 如 Tracerert www.gucas.ac.cn
更完整的例子
tracert [-d] [-h maximum_hops] [-j computer-list] [-w timeout] target_name
请见帮助:http://www.linkwan.com/gb/broadmeter/article/trace -help.htm
测试网址: www.traceroute.org www.linkwan.com
分组丢失

吞吐量




1.7 协议层次及服务模型 (重要)
- 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!
- 问题是: 如何组织和实现这个复 杂的网络功能?
俩个栗子



服务和服务访问点



服务与协议的区别

- 服务 垂直关系
- 协议 水平关系

- SAP 服务访问点 用于区分不同的上层用户



分层处理的好处

协议栈




1.8 历史

